1. 客服熱線:400-615-8698
      多特蒙德中文

      下一代網銀的互聯網金融創新之道

      2014年03月25日 TAG: 本站

      下一代網銀的互聯網金融創新之道

       

      來源:IT168網站

       

      新一代網銀如何創新?每家銀行的主導思路不盡相同。各大銀行都基於自身業務特色展開了一場金融創新的極速競賽,業界也都在探討下一代網銀究竟該怎麼發展。


      中國的網上銀行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從1996年試水互聯網到2000年之前,網銀的主體特徵都是信息發佈;從2001年到2009年集中建設發展起來的網銀是以交易渠道爲主要特徵,特別是工行、建行、農行等國有大行,網上銀行的業務承載力已經達到70%;從2010年開始,各家銀行都在考慮創新的問題,新一代網上銀行應運而生。

      對於新一代網銀如何創新的問題,每家銀行的主導思路不盡相同。比如交行是以移動、手機銀行爲特色,重點在客戶端的應用;比如建行着眼於社區、創新應用的發展,做了很多電子商務方面的嘗試;再比如廣發從體系上構造了一個全新的網銀架構……一時間,各大銀行都基於自身業務特色展開了一場金融創新的極速競賽,業界也都在探討下一代網銀究竟該怎麼發展。爲此,筆者採訪了中國網上銀行促進聯盟祕書長、宇誠網絡董事長曾碩先生。

      渠道、產品、信息、互動存在缺陷 制約傳統網銀的發展

      業界目前盛行的新網銀概念,諸如體驗、開放、服務、營銷等,其實質都是針對傳統網銀的侷限而言的,傳統網銀固然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但是發展到目前爲止也確實存在一定缺陷,曾先生將其歸納爲以下四方面。

      第一,傳統網銀是封閉的自助式交易渠道,只承載銀行與客戶之間的業務關係,只提供銀行的交易功能。客戶想要使用這些功能,都需要自己發起。所以,網銀都是縱向的。在這種情況下,銀行的業務像是鎖在保險箱裏,客戶只有通過各種驗證,打開保險箱才能使用。

      第二,銀行缺少真正便捷的支付產品。支付中介是商業銀行最基本的職能之一,但是現在銀行卻沒有一個真正能夠稱得上便捷的支付產品。

      第三,銀行缺少客戶之間的關係信息以及客戶的行爲信息。雖然銀行擁有大量極具商業價值的客戶資源。但僅停留在賬戶信息表層,並未真正深入地瞭解他們。大部分銀行都缺乏對客戶關係、客戶行爲的掌握與分析。例如,兩個同事之間(他們的工資卡屬於同一家銀行)要進行一筆轉賬,如果銀行非常清楚地知道他們之間的關係,就無需考慮這筆轉賬會存在什麼安全隱患。反之,如果一個賬戶在短期內收到很多和它無關賬戶的匯款,那麼銀行就需要將該賬戶監控起來。

      第四,銀行被動地等着客戶提出服務與產品需求。客戶經理缺少有效的交互工具去找客戶,同時也缺少有效的系統支撐去幫助客戶。由於對客戶數據的缺乏致使銀行缺乏對客戶的瞭解,更沒有足夠的服務及風險控制手段,只能被動地等着客戶上門。所以銀行客戶經理基本給與不了客戶過多主動服務。網銀聯盟祕書長曾碩向筆者介紹道:作爲客戶,我需要銀行的一項產品或服務,這是我自己的事,不是銀行的事,也不是客戶經理的事。相比之下,我在美國買車,配置、價格都談好,付款的時候只需要打個電話給銀行客戶經理,付款是他的事、銀行的事,不是我的事。

      電商及新媒體的發展對金融服務的衝擊與啓發

      隨着互聯網的發展,傳統網銀正遭遇前所未有的衝擊,比如微博、Facebook、淘寶、支付寶、拍拍貸等的崛起,它們一方面不斷地侵蝕着原本屬於銀行的客戶羣體,同時,也啓發銀行嘗試利用互聯網進行業務模式的創新。

      對於銀行而言,互聯網意味着什麼?曾碩認爲,以下三點是必須特別關注的。

      第一,互聯網(包括移動互聯網)把客戶的生活呈現在銀行面前,讓銀行的服務從客戶的需求出發,從而使銀行與客戶之間產生前所未有的粘性。

      第二,網上銀行勢必要從原來單純的交易渠道,逐漸成爲銀行最主要的經營平臺。銀行不論在對內的協同方面,還是在對外提供服務、展開營銷方面,都將依賴於互聯網平臺形成新的應用模式。

      第三,如果說過去銀行所做的全部努力都是要把客戶留在銀行,那麼未來銀行的努力方向是把服務留在客戶身邊,利用移動終端,強調場景化,隨客戶的需求而變,即金融服務的隨心、隨行。

      銀行觀念、體系、業務模式三重轉型,時不我待

      談到互聯網的手段爲金融服務轉型帶來了什麼樣的機遇與支撐,曾碩認爲,銀行要在三個方面做相應的轉變。

      一、 觀念的轉變:你的事我的事(流程和產品方面)

      銀行的管理者、經營者以及系統的建設方,都需要考慮在產品和流程的設計與規劃方面,究竟是客戶的事還是銀行的事。

      新一代網銀如何創新?每家銀行的主導思路不盡相同。各大銀行都基於自身業務特色展開了一場金融創新的極速競賽,業界也都在探討下一代網銀究竟該怎麼發展。

      再比如產品的差異也很有意思。我們使用支付寶的時候,不會想到支付寶是別人的東西,我會認爲它是我的,我在控制和使用它給別人付款;但是如果我通過銀行進行支付,銀行的業務環境、流程會讓我覺得它不是我的,是銀行的。因爲不方便,我需要登陸、驗證、尋找對應的功能按鈕等等一系列動作,它不是使用流暢的、真正讓我自己喜歡的產品,曾碩如是說。

      二、 體系的轉變:開放平臺、跨界創新、智慧銀行

      網銀過去一直是一個封閉的、銀行專屬的系統,它的業務和服務並沒有真正開放到互聯網環境中去。銀行敢不敢拋開現在這些同質化很嚴重的傳統體系,做一些跨界的創新?比如,貸款能不能是賣方貸款而不是買方貸款,銀行的信用服務能不能與供應鏈有更緊密、更直接的聯合等等。通過這些業務拓展、通過與外部資源合作,最終獲得更豐富的、體系化的數據,才能夠真正支撐所謂的智慧銀行。

      三、 業務模式的轉變:金融服務生活,從隨時、隨地隨行、隨心

      過去,包括銀行、移動、聯通等在內的這些機構都是一個模式:不管是物理網點還是網上營業廳,都是坐等客戶主動提出服務請求與產品需求。銀行的服務能不能真正走出去,從被動等待客戶光顧,轉變爲在任何客戶需要的場景裏適時的滿足他的需求。

      金融服務轉型依據——順時而動、順勢而爲

      過去,國內金融領域還是一個嚴監管和受保護的領域,銀行之間的競爭並不激烈,因此產品、服務同質化較爲嚴重。而在互聯網大潮下,面對許多第三方機構的業務蠶食,以及用戶使用習慣的轉變,銀行已無法再延用傳統的經營思路,創新勢在必行。

      曾碩認爲,首先,對客戶的服務手段和能力是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對客戶而言,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就在於銀行能與自己建立什麼樣的關係,是常規的服務關係,還是更積極主動的共贏的關係?銀行對客戶服務的手段和能力究竟如何?

      其次,電子銀行勢必成爲銀行服務客戶最重要的手段。這一點我們可以明確感知到,銀行客戶去網點的次數十分有限,且還會越來越少。不論是現在,還是銀行未來發展戰略中,電子銀行都是銀行服務客戶的最重要手段。

      最後,開放服務是提升服務能力最重要的方式。在互聯網環境中有很多奇蹟,有馬雲的奇蹟、Facebook的奇蹟、新浪微博的奇蹟。這些奇蹟背後的支撐平臺,發展都非常迅猛、業務量非常大、註冊用戶數量非常多,它們的成長速度、創新動力和模式,都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壓力,同時也給我們帶來啓示,那便是:開放是實現這些飛躍發展的必經之路。

      實際上,銀行在互聯網化的過程中也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比如地緣優勢、網點的優勢、監管的優勢、規範性的優勢。以銀行的公信力爲例,媒體上鮮見對支付寶或其他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安全案件的報道,而銀行如果出現類似事件便會引起媒體和民衆的高度關注。這說明公衆對於銀行的要求更高。另外,銀行的客戶要麼是實體的、落地的商戶資源,要麼是擁有不同支付能力的個人;同時,銀行體系的規範性和堅固性,都是互聯網環境下不可或缺的資源優勢,也是其他互聯網企業不可能具備的優勢。對於銀行,如何順時而動,順勢而爲,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如何有效聚合固有優勢,如何更好地借鑑社會化網絡的創新模式,是金融服務轉型的制勝因素,曾碩說。

      背景介紹:

      曾碩: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現任北京宇信易誠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宇信易誠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

      曾任南天科技集團金融市場總監、軟件與系統集成部總經理、信息產品部總經理、企業研究發展部總經理。

      2000年創立北京易誠世紀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銀行渠道的發展策略和應用軟件產品開發。易誠世紀於2006年與北京宇信鴻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合併,成立北京宇信易誠科技有限公司。

      2007年3月宇信易誠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爲中國第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金融信息技術服務提供商。

      2010年成立北京宇信易誠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長。

      本文鏈接:http://www.sicklycat.com/product/html/26.html轉載請註明!
      掃描加入
      Copyright © 2015 - 2024 上海多特蒙德中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滬ICP備110279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