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客服熱線:400-615-8698
      多特蒙德中文

      融合傳承加創新纔是互聯網金融出路

      2014年08月27日 TAG: 本站

      融合傳承加創新纔是互聯網金融出路


      來源:新浪財經


      中國工商銀行前行長、中國銀監會特邀顧問楊凱生201477日在《贏在中國》互聯網金融高峯論壇上演講時指出,敢於藐視一切、渴望顛覆一切的魄力必須和敬畏傳統、注重文化傳承的理智相結合,互聯網金融纔會有真正的明天。

      有關互聯網金融的話題,前一階段已經有過很多的討論。去年以來我也曾就互聯網金融的有關問題寫過幾篇文章,談過自己的一些觀點。重複的話不想多說了。今天該從哪說起呢?

      我覺得似乎可以從這次論壇的發起人、主持人王利芬女士的學術背景說起,她是北大畢業的學文學評論的博士研究生,但現在對互聯網、對互聯網金融十分關注和投入。

      很巧的是,最近我看到有人寫了一篇文章,也是既和文學、文學評論相關,又和大數據相關的。這篇文章談的是《紅樓夢》研究。

      過去有句老話,說開談不講《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今天我也就附庸風雅地從《紅樓夢》談起吧。那篇文章裏說到,中科院有一個數學家,他用數理統計的方法,也可以說是用大數據的手段和思維研究《紅樓夢》,並推導出了一個重要結論,就是《紅樓夢》實際上是在罵雍正。

      這位數學家的一個好朋友爲此還專門寫了一首詩,談了通過數據的掌握和信息的分析是可以從許多撲朔迷離的現象中發現規律的。這首詩說:隨機非隨意,概率破玄機。無序隱有序,統計解迷離。

      我想,《紅樓夢》研究是一門大學問,多年來人們已將其稱之爲紅學了。我們今天在這裏當然不會去評價這位數學家對《紅樓夢》的研究方法、研究結論如何,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無論是IT也好,DT也好,確實已經融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回過頭去看,歷史上的那些紅學大家,無論是蔡元培、胡適、王國維,還是俞平伯、周汝昌、馮其庸,或是其中最年輕的李希凡等,無論他們是代表紅學研究中的索隱派、考證派還是探佚派、評點派,他們任何一個人大概都絕對沒有想到後來會有人用數據分析、數學推理的方法來研究《紅樓夢》。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變革,許多超出我們想象的事情正在不斷出現。大數據的採集、共享、利用就是其中最具衝擊力的事件。但我這裏還要說一個與此不無關係的現象,去年有一家在知識界頗有影響力的出版社,利用網絡搞了一個死活讀不下去的書的調查,《紅樓夢》在讀不下去的十本書中居然名列第一。

      對我國這樣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紅樓夢》,一方面有人在利用新的DT技術方法對其進行考證、索隱、研究,一方面也有一些人在網絡上表達了對這部文學名著的不屑與輕蔑,這種現象應該提醒我們深思,是不是一切的一切,包括人類的理智、情感、善惡、倫理、道德都是應該並且可以數據化的呢?坦率地說,我對此是有所懷疑,並且也是有所擔心的。

      今天我們來談互聯網金融,談大數據對銀行業的服務經營、風險管理應該帶來什麼影響、究竟會帶來什麼影響的時候,對有些問題需要力戒淺表化、絕對化。

      我還是堅持原先說過的一個觀點,即在當今,沒有互聯網概念,缺乏大數據技術是不行的,但以爲互聯網、大數據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也是不對的。

      例如,我們總是寄希望於大數據的充分、透明、共享,從而可以大幅度降低信息不對稱,進而有效提高金融業的服務效率、風險管控水平,這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如果有的法理問題、技術問題包括文化問題解決不好,許多東西似乎也只能是理想化的一張藍圖而已。

      例如,我們希望在大數據的情況下,能夠通過對一系列非結構性的行爲數據的關聯性分析來得到我們所需要的結論。比如我們相信在金融業務中,我們可以利用大數據和搜索引擎,基於一個人、一個企業在歷史上的表現,通過數學推導推算出其違約概率。也就是說我們希望並且相信數據的相關性分析可以完全替代因果性分析。

      這裏也有一個笑話,巴勒斯坦人愛德華·薩義德,作爲一個著名的文學理論家、批評家,他有一部代表作《東方主義》,是批評西方世界對亞洲、對中東的錯誤認識的。

      有一個人出國之後,就各國的生活習慣的差異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薩義德先生,您穿秋褲嗎?》,寫的是國內外人穿秋褲的不同習俗,其實在國內南北方大概在這一點上也是有差異的。至於他爲什麼對這篇文章起這個名字就不知道了,也許作者認爲那個寫《東方主義》的薩義德是研究東西方文化差異的,調侃一下吧。但不管怎麼說議論一下哪國人願意穿秋褲,哪國人從來不穿秋褲,和文學理論家、批評家薩義德是並不真正搭界的事情。

      但有意思的是通過數據分析技術,這篇專門談穿不穿秋褲的文章,被赫然列成了薩義德的社會學名著《東方主義》的書評。這也算是數據技術與人們開的一個玩笑吧。

      無論怎樣,我認爲所謂大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是至關緊要的,而行爲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行爲人的主觀意願。

      且不說凡數據造假就可能獲得利益的話,數據的可信度就必然大幅下降(例如網購電商交易中的刷星級、豢養水軍,信用卡非交易的刷POS等就是典型的例子),就說隨着人們對自己信息安全性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對自己隱私保護的意識越來越強,不少人越來越傾向於採取不暴露原則,他們或是不願進入特定的平臺,或是要求隱匿、刪除自己的行爲記錄。

      前不久歐盟法院就受理並判決了一起關於Google和互聯網用戶之間的案件。判決中提到,普通人應該享有自己某些信息不被搜索引擎檢索到的權利,以保護用戶被遺忘的權利。據說Google已爲歐盟區域內的客戶特別建立了申請頁面,只要用戶申請就可刪除自己不想保留,不想被人檢索到的隱私信息。如果這種法理概念不僅在歐盟,而是在全世界範圍內都被廣泛接受的話,那互聯網金融賴以生存的大數據,將會出現一種什麼情況呢?對這個問題我們也需要足夠的想象力和前瞻性思維。

      本文鏈接:http://www.sicklycat.com/product/html/26.html轉載請註明!
      掃描加入
      Copyright © 2015 - 2024 上海多特蒙德中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滬ICP備110279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