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客服熱線:400-615-8698
        多特蒙德中文

        中國銀行業改革 期待有所作爲

        2012年08月28日 TAG: 本站

        中國銀行業改革 期待有所作爲

        來源:半月談

         

        在全球銀行業價值“從西半球向東半球”大轉移的環境下,雖然上半年我國銀行業績增速較去年底有所下滑,各大銀行仍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增長。但是,我國銀行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與國外銀行主要依靠中間業務盈利相比,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方式仍然非常粗放。而無論與中國經濟的國際化水平相比,還是與國際大銀行相比,我國銀行的國際化水平依然很低,中國銀行業面臨着國際化方向的新思考。

         

        上半年銀行業績增速開始放緩

        截至22日,已有興業銀行、華夏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和招商銀行等5家上市銀行披露了中期業績,比較而言,儘管上半年增速較一季度有所提高的有3家,但5家銀行業績增速出現了分化。

         

        查閱半年報顯示,招商銀行上半年淨利潤增速較一季度回落6.48個百分點至25.68%;興業銀行上半年的淨利潤增速也開始高位回落,由58.74%降至39.81%,下滑18.93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增速提高最快的華夏銀行,上半年業績增速僅比一季度高出4.68個百分點。

         

        若再將今年上半年業績增速與去年底相比,下滑的幅度則更爲明顯。除興業銀行外,另4家銀行淨利潤增幅下滑9到21個百分點。

         

        還剩下不到10天時間,剩下11家上市銀行也將陸續公佈“期中成績”,屆時16家上市銀行的整體盈利情況也將浮出水面。據日前銀監會公佈的數據稱,預計上市銀行上半年利潤增速爲18%,申銀萬國給出的預測則爲17%。這意味着,16家上市銀行的淨利潤增速將較一季度20%的增速下調2~3個百分點。

         

        據銀監會近日公佈的《2012年上半年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情況表》稱,上半年,銀行淨息差爲 2.7%,環比一季度回落0.1 個百分點,而且,在降息和重定價的影響下,下半年淨息差將穩步回落。

         

        目前,包括16家上市銀行在我國銀行業的主要利潤來源仍爲賺取存貸款利差,淨息差仍是考察銀行盈利水平的“晴雨表”。

         

        整理半年報發現,平安銀行上半年淨息差則同比下降0.21個百分點至2.42%,淨利差爲2.22%,同比下降0.28個百分點。招商銀行淨利差和淨息差分別爲2.96%和3.11%,較今年第一季度分別下降了9和10個基點。環比一季度出現下滑的還有浦發銀行,該行上半年淨息差爲2.64%,不過環比來看,二季度該行的淨息差下降了16個BP左右。

        6月7日,央行宣佈降息並擴大了存、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隨着央行於7月份再次宣佈降息,利率市場化趨勢進一步明確。(上海證券報/記者 朱文彬)

         

        銀行業改革該有所作爲

        與國外銀行主要依靠中間業務盈利相比,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方式仍然非常粗放。從技術、服務乃至性價比的角度來考量,銀行業確實存在諸多問題。

         

        在去年我國製造業盈利能力普遍下降的情況下,本該與實體經濟脣齒相依的銀行業卻成爲最賺錢的行業之一,其吸金能力甚至遠超石油、菸草等暴利行業,實在令外人匪夷所思。那麼,我們的銀行暴利來自哪裏呢?

         

        首先是透支民生發展成果。存貸款利差是銀行經營收入和利潤的主要來源,相關數據顯示,在我國商業銀行利潤中,“非利息收入佔比19.3%”,換言之,“破萬億”的利潤八成以上來自利息差。據國家統計局報告,2011年我國CPI漲幅爲5.4%,而目前銀行的活期存款利率僅爲0.5%,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也只有3.5%,儲戶實際存款爲負利率。也就是說,百姓的“割肉”成就了銀行暴利的“大頭”。

         

        其次是透支經濟復甦潛力。放眼銀行業,近年來已成氣候的“以貸轉存”、“存貸掛鉤”,也爲中小企業融資難而銀行坐收暴利添加了註腳。銀行不規範的放貸行爲結果有二:一是民間借貸規模不斷擴張,金融風險逐漸放大;二是實體企業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利於營商環境。

         

        下面這組數字已成了通識:2003年左右,銀行收費項目僅300多種,現在卻“增肥”成3000多種“胖”了10倍。

        2003年以來的銀行業改革確實推動了商業銀行的高速發展,然而,在信貸額度有限、信貸需求無限的當下,議價能力仍壟斷在商業銀行手中。因此,只有降低準入門檻、打破數家銀行聯手做大的格局,成本與服務纔有優化升級的可能。更重要的是,千呼萬喚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應有所作爲,但如何以市場化的利率平衡各方利益,將巨大盈利反哺社會,還是亟待思考的大命題。(國際金融報/鄧海建)

         

        面臨國際化方向新思考

        此外,在當前全球銀行業價值“從西半球向東半球”大轉移的環境下,中國銀行業面臨着國際化方向的新思考。

         

        波士頓諮詢公司最新發布的《2012年銀行業價值創造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數據顯示,2007年到2011年,新興市場銀行佔全球總市值比例從不到30%增長到將近36%。同時,與歐美等國銀行的負增長相比,大多數新興國家的股東總回報水平也實現了正向突破。此外,大多數經濟快速成長的發展中國家的股價與賬面價值比很高,遠超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新興市場成爲2011年最具盈利能力的銀行地域之一,其中,中國銀行業以平均稅後淨資產收益率22%的水平位居第三。

         

        資料顯示,到2011年末,中國五大銀行共設立海外一級經營性機構122家,收購或參股海外銀行12家,由海外資產佔比代表的國際化水平升至8%左右。但是,無論與中國經濟的國際化水平相比,還是與國際大銀行相比,我國銀行的國際化水平依然很低。

         

        記者瞭解到,工、農、中、建、交五大商業銀行海外業務和收入的平均佔比不到6%,即便是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中行,這一比例也不過22%,而歐美成熟同業的平均水平在35%以上。在金融全球化方面,銀行業國際化步伐纔剛剛開始。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曾表示:“今天,中國的個別銀行在資產規模方面已名列世界前茅,比如工商銀行已成爲世界上最賺錢的銀行等,但這是在中國金融尚未完全開放體制下的一種現象,嚴格說,仍是一種‘自娛自樂’的境況。銀行國際化需要一定的條件,從來不是也不可能是一個一帆風順的過程。”

         

        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大陸仍然是最具吸引力的市場之一。“國內銀行應該抓住中國銀行市場仍在快速成長的契機,夯實國內業務基礎,建立國內領先地位。國際化並非是所有銀行在當前時點的必選項。”波士頓諮詢公司北京辦公室董事經理何大勇說。

         

        而對於那些有能力並希望尋求國際化發展的國內銀行而言,現階段的國際金融市場也提供了較好的契機。金融危機後,成熟市場的金融機構紛紛進行歸核化調整,收縮陣線,剝離非核心業務。同時,目前全球銀行業的較低估值增強了潛在目標的投資價值。何大勇說:“併購目前需要審慎選擇,需要充分考慮業務的協同效應和戰略意義。”

         

        另外,新興市場銀行業正在展示着超越發達國家的盈利表現。何大勇建議,國內銀行可以有選擇性地在發展中國家進行業務拓展,綜合考慮市場本身吸引力及中國相互依存度,尤其是要跟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需求,逐步構建海內外一體化的客戶服務體系。(金融時報/見習記者 杜冰)

        本文鏈接:http://www.sicklycat.com/product/html/26.html轉載請註明!
        掃描加入
        Copyright © 2015 - 2024 上海多特蒙德中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滬ICP備110279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