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熱線:400-615-8698
    多特蒙德中文

    互聯網金融大潮下商業銀行生存之道

    2014年09月23日 TAG: 本站

    互聯網金融大潮下商業銀行生存之道


    來源:《中國金融電腦》雜誌


    以互聯網爲基礎設施的互聯網金融發展迅猛,並以其多樣的支付渠道、對稱的信息處理模式、優化的客戶體驗等衆多優勢對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帶來了巨大挑戰。面對金融互聯網化的浪潮,商業銀行如何應對、如何改變自身以順應潮流,成爲其不可不考慮的議題。


    隨着寬帶傳輸、移動互聯、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飛速發展與深入應用,互聯網正逐步成爲人類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設施,推動着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並不斷重塑經濟社會的發展模式。互聯網與金融這兩個行業獨立發展又相互促進,廣大傳統金融機構紛紛利用創新思維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商業模式,謀求戰略轉型,以應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浪潮。


    一、快速興起的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是藉助互聯網工具,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業務的一種新興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並不是互聯網和傳統金融業的簡單結合,而是將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互聯網精神植入金融業,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等工具,使得傳統金融業務具備透明度更強、參與度更高、協作性更好、中間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徵,進而更好地適應新的需求,優化客戶體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經歷了網上銀行、第三方支付、個人貸款、企業融資等多個階段,主要表現爲P2P貸款、互聯網整合銷售金融產品、第三方支付、阿裏小貸、衆籌融資及互聯網貨幣六種模式。

    2013年,互聯網金融發展勢頭迅猛的領域主要集中於第三方支付、網絡理財及電子商務。數據顯示,在獲得許可的250多家第三方支付機構中,有97家提供網絡支付服務,2013年我國第三方支付交易總額達到53729.8億元,較上年增長46.8%,並呈現出從線下到線上、從網頁端到移動端的發展趨勢。以餘額寶爲代表的網絡理財產品憑藉一度高達7%的年化收益率吸引了人們的關注,成爲2013年最火爆的理財產品。根據今年一季度報披露的信息,38家基金公司旗下的42只貨幣基金總規模已達1.02萬億份,利潤合計約111億元。網絡理財分流了傳統銀行存款,也推動銀行革新現金管理工具,到2013年底,各大行也紛紛推出了低門檻、高收益、到賬快的新一代理財產品。電子商務延續了過去高速發展的趨勢,即使在網民數量增長放緩的背景下,網絡購物也保持着較高的增長速度,有效拉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據統計,2013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達到18500億元,其中網絡購物佔82%,今後電子商務的發展將以商家到客戶的B2C模式爲主流。


    二、互聯網金融對銀行的挑戰

    參與各方圍繞流量、客戶、數據等方面的爭奪共同推動互聯網金融的快速興起和發展,並對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帶來巨大挑戰。

    1. 多樣的支付渠道

    隨着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消費者需求的個性化趨勢愈發明顯,互聯網金融以其多樣化的支付終端與多元化的支付渠道對傳統銀行支付模式提出了挑戰。虛擬支付平臺是傳統銀行服務的延伸,包括對傳統支付手段的整合及互聯網支付需求的擴展。通過廣泛合作,統籌協調發展近場支付和遠程支付,推進移動支付領域的模式創新和業務拓展(包括NFC近場支付、二維碼支付、聲波支付、增強現實等),豐富移動支付產品佈局,滿足了客戶多元化的個性需求。

    2. 對稱的信息處理模式

    互聯網的開放、低門檻等特點使得參與者之間能夠方便地彼此瞭解。將這一模式引入金融行業,搭建網絡平臺,使其具備較強的透明度和較高的參與性,同時又降低了中間成本。P2P網絡融資平臺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借款人直接發佈借款信息,出借人瞭解對方的身份信息、信用信息後,可以直接與借款人簽署借貸合同,提供小額貸款,並能及時獲知借款人的還款進度,獲得投資回報。這樣就降低了交易雙方在資金期限匹配和風險分擔上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貸款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也減少了由此可能產生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實現了資源的有效配置,降低了交易成本。

    3. 優化的客戶體驗

    互聯網的出現大大減少了實體店所需的人力物力,同時也方便了客戶,使其足不出戶便可辦理衆多業務,享受隨時、隨地、隨心的服務。傳統金融行業,特別是一些大型金融機構,往往因爲以前的日子太好過,漸漸形成了慣性思維,不會刻意關注客戶體驗。而互聯網金融恰好彌補了這一缺陷,它的契機在於在線交易達到規模量級後產生的資金剛性需求,互聯網企業關注這一需求,以客戶爲中心的理念使得他們通過友好的頁面設計、便捷的操作流程、協同的渠道管理等方式,最大程度地方便客戶,從而增強了客戶粘性。


    三、商業銀行的應對與謀變

    爲進一步把握互聯網經濟與電子商務浪潮帶來的發展機遇,並積極應對移動互聯等新興技術對社會生活、支付方式、商業模式帶來的深刻變革,商業銀行應突破傳統模式束縛,採用互聯網思維,積極看待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1. 數據挖掘構築全新經營模式

    作爲一種決策支持過程,數據挖掘通過高度自動化的數據分析方式,做出歸納推理,從中提煉出潛在的模式,幫助決策者制定策略。相比互聯網企業而言,悠久的歷史和遍佈全國的網點爲商業銀行積累了相對穩定的客戶羣和海量數據,一方面,通過數據挖掘對客戶進行細分,在瞭解其消費習慣和支付能力後投其所好,推薦其可能會購買的產品,既方便了客戶,又爲銀行增加了收益;另一方面,挖掘客戶的消費潛力,想其所未想,主動打造新的生活理念,擴展營銷空間。

    2. 定製產品打造全產業鏈服務體系

    互聯網通過其草根特性,滲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銀行對客戶的關懷也不應只停留在財務層面,而應該擴展到個人生活的衣食住行及企業生產的全生命週期。商業銀行應整合各部門的力量,支持渠道接入和管理、數據接入及產品動態組合推薦、產業鏈條動態監控等模塊,實現對產業鏈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的傳導、共享、分析和動態監控,爲銀行提供風險自動識別與監控手段,打造全產業鏈的服務體系。

    3. 跨界合作順應全球化發展趨勢

    互聯網開放、低門檻的特點決定了以其爲基礎的電子商務將打破原有疆界的限制和原有經營模式的束縛;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亦是對疆界和壁壘的一次衝擊。不斷髮展的海外電子商務對無界融合提出了新的需求,互聯網金融的普及爲海內外在業務模式和技術模式上的融合統一搭建了一個有效的平臺。商業銀行應逐步增強對外合作的廣度與深度,建立與廣大電子商務企業、互聯網公司以及教育醫療、民生服務等領域戰略夥伴的業務聯盟,通過合作共贏、互補發展的共生關係,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

    4. 渠道協同提升客戶體驗

    未來所有的競爭都將是客戶的競爭,失去客戶就失去了一切,以客戶爲中心的服務理念要求銀行一方面拋開原有的思維模式,學會換位思考,從客戶的角度尋找業務增長點和創新點,從而增強客戶粘性。另一方面注重客戶體驗,加強渠道協同建設,使客戶在交易中真正感到舒心與便捷。銀行與客戶的接觸主要通過產品和渠道來完成,直接爲客戶提供服務的渠道很多,如網點、電子銀行等,過於分散的渠道會增加用戶的操作負擔,不利於客戶體驗的優化。以客戶爲中心的服務理念要求銀行通過渠道協同,做到一點接入,全程響應。不僅要解客戶的燃眉之急,還要想客戶所想,更重要的是想客戶所未想,滿足客戶潛在的渴望,超越客戶預期。

    本文鏈接:http://www.sicklycat.com/product/html/26.html轉載請註明!
    掃描加入
    Copyright © 2015 - 2024 上海多特蒙德中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滬ICP備11027956號